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养生 > 名人 > 正文

人到觉醒齐得失 物因幻化易沧桑

摘要:悠忽之间恩师裘沛然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载,先生的音容笑貌及为人为医宛在眼前,莫能忘怀,每当夜阑人静想到先生的教诲备加亲切,兹记数端

  医有常道,法无常法

  在长期的医学生涯中,先生经历了众多复杂病症,从而体会到“医有常道,法无常法”。他曾经治疗过不少各种类型的哮喘病,对其中属于寒饮喘咳之证,每以宣肺降气、温肺化饮、通阳散寒的常规疗法,而获痊愈或缓解。对《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也有一定的体验。

  1970年,先生治一痰饮患者,证见剧烈咳嗽,昼夜不停,气逆喘促,痰涎如涌,病程已历年余。病者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见沉弦。先生先后用过温、化、宣、降以及涤、消、功逐诸法,也丝毫未瘥。先生自叹技穷,而病家以痼疾坚求继续治疗。乃不得已改黄芩、生地、龙胆草三味,大其剂量,与服2剂,竟奏意外之功。咳嗽十减其九,痰涌之象亦除,又续服数剂而病愈。病家狂欢,他亦惊然。

  病属寒饮,乃投苦寒而得手,实属“法外之法”。他在经历了类似这种不少的经验教训之后,提出“医理很难明,而用法每可变”之论,并进一步阐明治病之奥妙,认为只有懂得“法无常法”和“常法非法”这个深刻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中医治病方法的真髓。这无疑是发人深省的阅历之言。

  “此事难知”论

  元代医家王好古曾著书《此事难知》,喻医学之深奥,难全洞达其趣。先生对此也无限感慨,也曾撰文《从来此事最难知》。先生博学,皓首穷经,行医七十余年,及至晚年仍有“壮不如人今老矣,世犹多病愧称医”的慨叹。目前,无论中西医学,不能解决的医疗问题举不胜数,我们必须勇于和善于发现疑问,对某些现成的定论提出质疑,对临床中的一些现象和轨迹,应保持科学家应有的敏感,通过思索、分析,然后在实践中上下求索。

  “此事难知”,我们应该谦虚,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此事难知”,我们应该善于发现“难知”,敢于提出“难知”,对“难知”保持高度敏感;“此事难知”,我们应对“难知”,进行探索,通过各种手段揭开“难知”之谜。解决“难知”,就是意味着学术的发展,事业的进步。

更多有关 名人 的相关资讯:
Copyright © 2024 养生信息网 www.ys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