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觉醒齐得失 物因幻化易沧桑
摘要:悠忽之间恩师裘沛然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载,先生的音容笑貌及为人为医宛在眼前,莫能忘怀,每当夜阑人静想到先生的教诲备加亲切,兹记数端
治病必治药
先生经常教导说,凡治病必先问清过去用过什么药等,详细治疗经过,然后结合病情进行补偏救弊。从临床实际情况看,比较多的慢性病,属纯虚纯实者较少,其中有些因为病所致,有些因用药之过,我们在治疗中要注意到这些因素。
孙思邈曾说,凡病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再用药治。大抵药,《内经》称之为“毒药”。既云“毒药”总是不得已而用之。《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毋使过之,伤其正也。”目前有些西药之用也有偏滥之势,如激素、抗生素等,适应症越来越广泛,以致精气受损,阴阳破败,造成治疗上的困难。有些病不是死于病,乃死于药。所以一药之治,应当慎重,先生叹谓“世犹多病愧称医”。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中药的运用和加工炮制问题也甚大,特别是剂量的标准化问题,乃医界之痼疾,猛治者以为“胆大艺高”;胆小者,谨小慎微。此一为名利计,一为不是真知药性,治病明病理当然重要,但作为医生不明药理者,更不可为医。所谓明药理,一是知其性用,一是知其用量。当然,若能明加工炮制、栽培、采集事宜等更好。所谓“知性用”,最好既明历代方药之书的记载,又对中药药理也有所了解,也不无好处。
先生治药有三个特点:一对要用的理解往往与众不同(药物书看得多,见多识广)。二讲求药物之间相逆相激、相制相成(深谙中药配伍之奥妙);三用药剂量偏重(得经方用药之真)。
总之所谓“治药”,是指了解患者来诊前用药的情况(包括中西药),掌握和运用方药的性用,方可运用自如。这一点很重要。
上一篇:揭秘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养生秘诀 下一篇:汤显祖花香疗疾法
更多有关 名人 的相关资讯:
今日推荐
- [名人] 从养生学看孔子
- [名人] 戏曲大师也有其独特的养
- [名人] 李英爱推荐:晒后用新鲜土
- [名人] 体验泰戈尔的养生之道
- [名人] 大S美肤备忘:让你如何喝
- [名人] 带你了解百岁老人的长寿
- [名人] 王珞丹恋情曝光 拥有美
- [名人] 柳岩“情书”有泪点,护肤
- [名人] 沈钧儒的养生之道
- [名人] 蒋勤勤保持水灵补水护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