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习太极 走路不怕跌
五、尾闾中正上提。尾闾者脊尾骨也。涵胸拔背,使横膈膜下压,自然气蓄丹田,然必尾闾中正上提,而后蓄气乃结实也。又将全身重量由左腿移压右腿,或由右腿移压左腿。往前挪后时必须尾闾中正上提,庶重量容易转移,满身轻利顶头悬也。
六、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沉也。坠肘者肘往下垂也。筋若悬直,则肩不能沉,两肩提起,则气亦随上。全身皆轻浮,而发出力,仅为两臂之力,非内劲也。
七、腿忌双重。太极拳处处皆分阴阳。即处处皆分虚实,如体重寄于右腿,则右腿实,而左腿虚。体重寄于左腿,则左腿实,而右腿虚。虚实分清,而后转动轻灵,变化容易,腿若双重则虚实不分,迈步重滞,倘被人牵动一腿,全身倾倒矣。
八、两足落轻。两足落重则全身被震动,血脉偾张。且脑部受震动之刺激,脑神经不能静,精神逐因而散乱。故曰落足如落叶,其轻也。
九、用意不用力。人身有一部分用力,其用力之部分,则肌肉紧张,盖气血凝聚于其间也。气血凝聚其间,则此间气血不流通矣。用意不用力者,全身松开,不用拙力,意 到则 气行,气行 血活。气血流畅,逐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又不用力,则气不外浮,血往内运,久习之,收敛入骨。骨髓充实,自得真正内劲。
十、上下相随。足动、腰动、手动、眼神亦随之动,谓之上下相随,总须完整一气。
十一、内外相合。太极拳之主旨,在于以神运体,以体养神,神在内,体在外,必内外相合,始能内外兼修。若神与体逴。失其旨也。
十二、绵绵不断。绵绵不断者,即天行健,自强不息之义也。断则息矣,且断续之际,力不贯串,最易为人所乘,绵绵不断,自然无懈可击也。
十三、动中求静。儒释道三教,有静坐之法,皆静中求动也。惟身体静而后知血脉之动是否合度,思想之动是否合理也。太极拳则动中求静焉。随身体手足之动注其目光于一点,循环不已,使之无暇他顾,精神自然而静,静则不散不乱,常守其规。习惯成自然,若遇外悔之来,虽目不及见,身不及触,精神早已感觉,即能自救矣。
今日推荐
- [太极] 练习太极拳有哪些注意事
- [太极] 太极拳和气功有哪些区别
- [太极] 老年人练太极拳运动健身
- [太极] 怎么正确练太极降血压
- [太极] 浅谈太极拳养生保健秘密
- [太极] 老年人养生太极是首选
- [太极] 中国特有运动-太极拳 常
- [太极] 老人养生推荐 太极柔力
- [太极] 太极拳动作要领 一呼一
- [太极] 在什么情况下适合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