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分三大修炼法
松腰练法:松腰就是始终要做到气沉丹田——形体动作的变换处,有意识的让命门后突,或者想象命门处向后放松——这就是内功太极拳所称之的“腰意塞”。松腰在太极拳中有单独的训练方法(比如可以通过上下蹲起、八卦走转、直腿坐、转腰、站庄等方法进行专项训练),而训练的效果,则必须通过盘拳走架来体现。
演练内功太极拳套路(拳架子)的过程中,以上这五种练法可迭加着进行训练。
二、水性太极拳的练法
水性太极拳目前练的人不多,不过,其内在的境界,则代表着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太极拳的发展方向,现择要简述一下。
水性(海浪)练法:太极拳从相上说,亦名长拳。拳论上说“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河),滔滔不绝也。”太极拳如果要想真正有所突破,则必须摆脱在世间法上打转转的练法,努力让身体变成水。这也是笔者老师王壮弘先生把他所创编太极拳命名水性太极拳的含义所在。水性必须像水一样的随物赋形,随势而动,每招每式都要实现把僵体、固体变成流体的要求。这个过程最为痛苦,所用时间也最长。
点线面体练法:很多人都知道,自然生息律(太极演化规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五生八,在太极拳演练过程中,此种练法就是每个动作姿势都要体现出点(一生二)、线(二生三)、面(三生五)、体(五生八)来;动作中能否贯彻这些内涵,则是衡量太极拳能否实现“上善若水”的重要标志,也是通达水性练法的必由之路。
沉重量、飘浮量练法:太极拳也讲究“戒、定、慧”。这其中的“戒”就是戒用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用力已形成了习惯。如何实现不用力呢?练拳的时候,最好能按照地心吸力的原则练拳,每个动作都和地心吸力有关,这就沉重量了,而沉重量一出来,则飘浮量也能实现。这个练法的总原则是让身体成为不倒翁,也就是拳论中所述的“偏沉则随”。
风性、火性、土性练法:练拳的过程中,想象自身有风的流动性、火的升腾性、土的厚重性,这样的练法,要多观察大自然,把大自然的风、火、土之本性放置在自身的太极拳功夫锤炼上。比如,风吹树叶、火燃烧、土厚重等都可以变成拳架动作的楷模。
翻动、扶摇、羊角练法:在庄子的《逍遥游》中,翻动、扶摇、羊角是形容大风、飓风、台风的。翻动为上下沉浮;扶摇为左右飘荡;羊角为大小螺旋。这三种运动,可在身体松开的基础上,逐渐的依次展现在拳架中。
水性太极拳是王氏太极拳的入门拳,以上练法逐渐能抵达后,则可进一步锤炼太极拳的有无境界、无为境界了,这个境界,我们用一个名字来命名——神明太极拳(亦可称之为般若太极拳、智慧太极拳)。
三、神明太极拳的练法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亦可成为太极拳多种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练法,把文和武(武拳文练)、龙和凤(中国精神的象征)、河图和洛书等阴与阳的精髓;儒释道、天地人、精气神等含三为一整体气韵混化成太极拳神明境界的多种练法。
四大皆空练法:四肢百骸象征着土,血液和体液象征着水;呼吸之气、营卫之气象征着风;思维意识象征着火。练拳的时候,要“应将有相能无相”、“见相非相”——身体里虽有四大,但是,却不能强调之、流连之,要“有化为无”。练拳架的时候,水(流体)载土(形体)借火势(意)升腾,再借风势(无为无不为),形成飘飘荡荡、沉沉浮浮,似行云流水,似风吹万物的无住、无根、无量、无向的气质。
架虚摩空练法:“驾虚即根身凌驾、融化于虚空之中;摩空即用六根触摸感受空而不空并与空相摩相荡”。虚空并不是无,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客观存在,虚空生发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此种练法,拳架和精神境界,要实现“形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意断神还连”。
今日推荐
- [太极] 练习太极拳有哪些注意事
- [太极] 太极拳和气功有哪些区别
- [太极] 老年人练太极拳运动健身
- [太极] 怎么正确练太极降血压
- [太极] 浅谈太极拳养生保健秘密
- [太极] 老年人养生太极是首选
- [太极] 中国特有运动-太极拳 常
- [太极] 老人养生推荐 太极柔力
- [太极] 太极拳动作要领 一呼一
- [太极] 在什么情况下适合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