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练形与调气
在武术界,曾经有人提出“套路无用论”,认为它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认为只有散手,才能代表武术的实用性。其实不然,套路是武术传承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道家的养生思想、中医防治疾病的养生理论等)。在太极拳的套路动作中,大多数的拳式,都是“左式”与“右式”并重演练的,这一套路的编排形式,非常符合中医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论(人体左为阴,右为阳)。因此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能够调节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使习拳者保持健康的体魄。套路是武术传承的载体,它的拳式动作是数代拳家技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套路中的拳式动作技法,在历史的传承中,其操作要领得到拳家人的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所以说,它是数代拳家心血所化生的宝贵财富。例如:早期的太极拳,既没有现在这么多派别,又没有大、中、小架之分,太极拳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变革,才逐渐形成了融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现代武学大家。
一、 练形强筋骨
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节奏轻柔缓慢,这种练法好比新车在“磨合”期内要慢开,等到车的各部位机件磨合好以后,再快开就没损害了。习武也是如此。初习太极拳者的筋骨皮肉,在拳式动作不断操练的磨合下,习拳者僵硬的筋骨,拙笨的劲力,迟钝的反应,都会在磨合中不断消除,而逐渐使拳式生出轻灵圆活之佳态。故此,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说:“由起至止,须慢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是人之恒情也,殊不知是先难之功之效也。”
在太极拳的锻炼过程中,在操练“无极桩”等桩功时,要做到外静而内动(积气通关,舒经活络),在套路的演练过程中,要做到外动而内静(平心静气,气血调和)。故此,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说:“每著之中,五官百骸顺其自然之势,而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即太极拳之本然。”
一般初习太极拳者,认为太极拳就是“柔拳”,在套路演练时,有柔无刚,在散手对抗时“以柔克刚”。其实不然,倘若只练慢架,不会快架,在散手实战时,敌方不会等着你的!倘若只练柔,不会刚,在散手实战中,若遇到强敌,敌方会以刚克柔,而使你惨败。太极拳慢练柔化的演练风格,比较适合大众健身性的习武要求,它能降低血压,疏通血脉,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但是,若从太极拳实用技击的角度讲,在套路演练时,还要掌握拳架的快速操练技术,在劲力方面,还要掌握刚劲的操练技术,以适应“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实战散手对搏的要求。故此,陈鑫《太极拳分类语录》中说:“练太极拳之步骤有三层功夫:第一步,学时宜慢,慢不宜痴呆;第二步,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第三步 ,快后复缓,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相济。”
今日推荐
- [太极] 练习太极拳有哪些注意事
- [太极] 太极拳和气功有哪些区别
- [太极] 老年人练太极拳运动健身
- [太极] 怎么正确练太极降血压
- [太极] 浅谈太极拳养生保健秘密
- [太极] 老年人养生太极是首选
- [太极] 中国特有运动-太极拳 常
- [太极] 老人养生推荐 太极柔力
- [太极] 太极拳动作要领 一呼一
- [太极] 在什么情况下适合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