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咳嗽除痰良方
摘要:《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治疗痰饮病之大法,对此治疗原则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有些浅薄的认
从饮邪的病理特性角度来理解
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伤人阳气,质地清稀,易于停留人体局部;病机要点责之于脾;饮邪“得温则行,得寒则聚”。饮为阴邪,遇寒则聚,遇阳则行,得温则化。同时阴邪最易伤人阳气,阳气被伤则寒饮难于运行。反之,阳气不虚,温运正常,饮亦自除。所以,治疗痰饮需借助于“温药”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阳气振奋,既可温化饮邪,又可绝痰饮滋生之源。开发腠理,通调水道是疏通祛邪之要,使饮邪能从表从下分消而去。
从“温药”自身作用角度来理解
“温药”是指甘温、苦温、辛温之品。甘温药物,能补、能和、能缓,以补脾肾之阳气。针对“本虚”之脾肾阳不化气,以达到温阳化饮之目的。苦温药物,能燥湿、助阳化湿,以燥脾土。针对脾湿饮盛,可达到燥湿化饮,得温则行之目的。辛温药物,能行、能散,以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即通过发汗、利水作用的药物,针对“标实”,给饮邪以出路,达到行散水湿的目的。
从运用“和之”的角度来理解
《说文解字》云:“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取其平和、调和之意。就是指用温药不可太过,亦非燥之、补之。即不可过于刚燥,以免伤正,不可专事温补,以防碍邪,而应以“和”为原则,在温补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遵《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言和之,则不可专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之意。行者,行其气也;消者,消其痰也;开者,开其阳也;导者,导饮邪从大小便出也。以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之治疗目的。
上一篇:吸二手烟也上火 教你灭掉咽炎6把火 下一篇:四种“急性”预警身体疾病
更多有关 疾病养生 的相关资讯:
今日推荐
- [疾病养生] “恙虫叮咬”事件升级
- [疾病养生] 胸口疼痛不要急 易被夸
- [疾病养生] 学眼镜蛇运动 六种不花
- [疾病养生] 饭后“三鞠躬” 告别胃
- [疾病养生] 哈欠连连牙齿松动预示肾
- [疾病养生] 鼻出血怎么办?推荐处方
- [疾病养生] 烧心5大警报信号
- [疾病养生] 多吃玉米少吃海鲜 不做
- [疾病养生] 勿独居 12招秘诀让你远
- [疾病养生] 5个小偏方缓解牙痛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