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肝脏不妄动肝火 中医养生讲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四时养生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养生原则。此时,在饮食上应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而肝气旺则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食用大枣粥、山药粥。并要预防调理脑血管疾病,适当地服用平补肝阴、潜阳、化痰、和脾通便的药物进行调理。在睡眠方面人们最好做到早睡早起,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不宜过多“开夜车” 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们也就越来越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春天困倦虽不是病态,但因为影响到学习和工作效率,所以我们要有应对的小办法: 注意睡眠。重视锻炼。在睡前半小时要心情平静。

糖尿病人咋“调护”? 糖尿病人以气阴虚者为多见,在阳气生发的惊蛰时分易出现心情烦躁、易怒,而波动的情绪极易引起血糖、血压的波动;同时春天变化多端的气候易使糖尿病人的气血运行障碍,气化功能失常,故而也会导致血糖的波动 。

春捂掌握哪三原则? 初春的季节,乍暖还寒。天气也会忽冷忽热,出于保暖御寒的需要,人们仍然需要“捂一捂”。那么,究竟该怎么“捂”呢?我在这儿,不妨给大家一些建议。

“捂”会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需提醒大伙儿的是,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同时,还需提醒大家的是,春季穿着应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适量运动,微微出汗就行了 初春季节,对于爱好运动的人们来说,可是锻炼的最好时机。不过,在这儿,有必要提醒大伙儿,在刚刚过去的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倘若贸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