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三大症状
患儿1岁以后症状会逐渐显现。但也有的孩子在1岁以前发育完全正常,1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
1.语言交流障碍。许多患儿的家长会首先注意到患儿说话明显比其他同龄孩子晚,直到2~3岁还不会说话,有的好像会说话,但其实只是简单地发音或自言自语,哼哼唧唧地像在说“天书”,谁也听不懂,扬扬的情况就是这样。
2.社会交往存在障碍。患儿常不爱与小朋友交往,而喜欢独自一个人玩;爸爸、妈妈离开时他不会伤心哭泣,回来后他也不会高兴或喜悦;他们的眼光漂浮,从不会正眼看人;看到他想要或想吃的东西就拉着大人的手去,而不会用手指指着东西说要;喊他的名字也没反应,但大人知道他能听得见。
3.重复刻板的异常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开关,反复地开门关门;有的喜欢把积木排成整齐的一排或喜欢玩汽车的轮子;有的喜欢撕纸,见到纸就撕;有的特别喜欢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每天一到时间就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如不给他看就会大发脾气;有的喜欢听音乐,喜欢反复听某几首儿歌;有的喜欢不停地拍手或不停地转圈或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异常行为,如有的孩子会经常莫名其妙地一个人发笑或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哭闹,有的孩子会对某种声音或某种图像特别害怕等等。
关注孩子,远离孤独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患儿的典型表现在2岁以前可能尚不明显;有些家长养育孩子的经验不足,缺乏婴幼儿心理和行为发育程序的知识,加上平时观察不仔细,不知道孩子正常与否;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异常和语言落后,但认为其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好转;某些非儿童精神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同时由于我们发现自闭症的预后除了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训练的方法和强度外,对进行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2~6岁为最佳),如不及时给予治疗,预后将会很差,患儿甚至无法适应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成为终身残障。因此,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如体格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和行为发育程序等。家长可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育儿科普书籍,从中了解一些育儿知识,比如孩子何时出牙,何时走路,何时说话,如何认生等。
2.关注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高、体重、营养并做定期体检,也要注意孩子的感知、语言、活动、情绪、行为和社会交往,适度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家族中如有类似病史、精神病史或出生前后、出生时有脑损伤等情况,更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发育、行为表现。
3.及早诊治。如发现孩子有异常应及时和专科医生联系。对于婴幼儿行为异常和语言落后者,家长和儿童保健人员可以使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进行筛查。
今日推荐
- [母婴] 育儿专家解说秋季宝宝进
- [母婴] 爱大叫的孩子慎防声带长
- [母婴] 易遗传给孩子的5大疾病
- [母婴] 准妈妈不能让宝宝喝碳酸
- [母婴] 各种决定宝宝性别的离奇
- [母婴] 如何看舌苔辨知宝宝健康
- [母婴] BB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 [母婴] 分娩后应该何时开始催乳
- [母婴] 让婴儿多爬行可防肥胖弱
- [母婴]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