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包括对异性的特点也很好奇,但记者在随机调查中发现,多数家长给孩子的性知识教育几乎空白,多数人提及这些还是觉得不好意思,而且不知该如何解释。专家建议家长首先要创造家里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早期教育中最好让孩子同时接收爸爸妈妈这样两个角色,因为这两个角色是互补的。在这基础上,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多方面让孩子了解两性知识。
看幼儿园老师们怎么教
“孩子到了四五岁,会呈现出更明显的性别差异。”仓山区卓越智能幼儿园园长林风告诉记者,比如玩游戏,男生就会偏向青蛙跳、搬运工等带竞赛性质的游戏,而小女生则更喜欢角色扮演和表演类等。
在福州时代双语幼儿园任教的汪兰贞老师也指出,幼儿园的晨间活动有建构区、娃娃家、数学区、语言区等,在建构区与数学区玩的偏多是男孩,而女孩子则喜欢在娃娃家和表演区等。
在孩子3岁前,老师可以结合男女的不同外形特征,教孩子简单甄别。“比如时下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美羊羊和喜羊羊,我们就会这样告诉孩子,美羊羊是个漂亮的小女生,她的头上戴着漂亮的蝴蝶结,跟我们班上的谁一样,小男生们要学喜羊羊,勇敢,聪明。”林风说。
针对这个阶段的性别教育,还可以结合一些童真的故事来进行,既浅显易懂,家长们也不会尴尬。“比如,我们会说一个小花猫上幼儿园的故事,小花猫想跟着小熊去上厕所,小熊说,小花猫妹妹,你走错了,你是女生,这里是男生的厕所哦。”
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点滴,来帮助宝宝树立最初的男女意识,这样宝宝长大后才能正确分辨自己的角色。